精湛医术丨24小时心脏早搏40000余次!陕中二附院三维射频消融术助患者重获“心”生律动

2025年07月29日 17:44:47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近日,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五科成功为一名饱受严重心律失常困扰的患者实施了高难度的主动脉左冠窦起源频发室性早搏三维射频消融术。该患者24小时内室性早搏次数高达4万余次,经药物控制效果不佳,选择手术治疗。该项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复杂心律失常介入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再上新台阶。

患者饱受“心乱”之苦 常规治疗收效甚微

宫女士近半年来反复出现明显的心慌、心悸、胸闷,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发现,24小时内室性早搏总数竟达41525次!

心脏超声等检查虽未提示明显结构异常,但如此高负荷的室性早搏不仅折磨人,长期存在还可能影响心功能,甚至诱发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宫女士尝试了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症状未能得到有效控制。

精准锁定“元凶”:主动脉左冠窦内的“捣蛋鬼”

经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五科白宝宝主任团队深入分析宫女士心电图特征,结合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技术的精确定位,最终确认引发这数万次早搏的“罪魁祸首”就藏匿于心脏一个极其特殊且风险较高的部位——主动脉左冠窦内。

此区域解剖结构复杂,紧邻重要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开口,常规消融操作极易损伤冠状动脉,引发严重并发症,手术风险高、技术难度大,对术者的经验和导管操作精度要求高。

三维标测导航 射频消融精准“拆雷”

面对挑战,心内五科电生理团队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术中,运用目前国际先进的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在患者心腔内构建出精确的立体心脏模型。这就犹如在患者体内配备了高精度的“GPS导航”,能够系统清晰地描绘出心脏的解剖结构和异常电活动的起源点。

随后,术者凭借精湛的操作技巧,将细小的射频消融导管精准送达主动脉左冠窦内的靶点位置,同时在左主干放置冠脉造影管,明确消融导管和左主干位置关系,确保左主干万无一失。在三维系统的实时指引和严密的心电监护下,谨慎释放射频能量。

经过手术,困扰患者的异常兴奋点被成功消除,术中频发的室性早搏即刻消失,经过多次给予异丙肾上腺素诱发均未出现早搏,手术取得成功。

微创解决大问题 患者重获“安心”

术后,患者在中西医结合的特色康复下恢复顺利,心慌、心悸等症状消失。复查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早仅4次,原先高达4万余次的室性早搏已基本消除,心功能有望得到良好保护。宫女士及家属对治疗效果表示非常满意,终于摆脱了长期“心乱如麻”的困扰,重拾生活信心。

技术实力彰显 守护“心”健康

本例高风险主动脉左冠窦起源频发室性早搏的成功消融,充分彰显了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领域的强大实力。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具有定位精准、微创、相对安全和成功率高等显著优势,已成为治疗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的频发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利器。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五科电生理团队将持续紧跟技术前沿,不断挑战技术新高地,以更精准、更安全、更有效的诊疗技术,为区域内广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守护心脏健康。

(来源: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责编:高敏  审核:蜀秦  签发:吕骥)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