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年小伙,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医生:这种病不是肿瘤,却比肿瘤更凶险!

2025年07月27日 16:42:03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7月23日凌晨,32 岁的闵先生突发后枕部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颈项部疼痛等症状,同时感到头晕,但无视物旋转、视物模糊及言语、肢体活动障碍。随后,他前往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头颅 CT 检查显示闵先生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情况紧急。神经内科主任袁兴运结合症状,初步判断可能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颅内动脉瘤作为脑血管病领域凶险急症之一,破裂后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对患者而言,时间尤为宝贵。

随即为患者启动脑卒中绿色通道,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闵先生左侧小脑上动脉远端上千分支有一个 6*5mm 的不规则梭型动脉瘤,这正是导致出血的原因。考虑到患者年轻,开颅夹闭手术创伤大、风险高,经团队评估,决定采用经皮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该术式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

术后,闵先生被转入神经重症监护室(NICU)接受严密监护和后续治疗。目前,其生命体征趋于平稳,颅内出血得到有效控制,意识状态正逐步恢复。

认识颅内动脉瘤——大脑里的“不定时炸弹”

颅内动脉瘤并非通常意义上的“肿瘤”,而是颅内动脉血管壁因局部薄弱异常膨出形成的“小血泡”。形象地说,就像车胎鼓了个包。

有多危险?

破裂风险:未破裂时可能无症状,但一旦破裂(即动脉瘤破裂),会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最凶险的脑血管意外之一。

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首次破裂死亡率高达30%-40%,幸存者中约三分之一会遗留严重残疾(如偏瘫、失语、认知障碍等)。再次破裂的风险极高,死亡率可达60%-70%。

年轻化趋势:虽然多见于40-60岁人群,但像本例32岁的患者并不罕见。高血压、吸烟、酗酒、家族史等是重要风险因素。

预警信号是什么?

图片

破裂的典型信号是:突发、剧烈、难以忍受的头痛!常被描述为“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像被重击或炸裂一样”。伴随症状可能包括:恶心、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脖子僵硬)、畏光、怕声音、短暂或持续的意识模糊、昏迷、癫痫发作、(少数)眼睑下垂、复视(提示动眼神经受压)。

能预防吗?

控制风险因素:严格管理高血压、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

筛查:对于有明确家族史(≥2位一级亲属患病)或患有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多囊肾、马凡综合征等)的高危人群,可考虑通过无创的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或CTA(CT血管成像)进行筛查。但普通人群无需常规筛查。

怎么治疗?

未破裂动脉瘤:需根据动脉瘤大小、位置、形态、患者年龄和健康状况等综合评估风险,决定是保守观察、介入栓塞还是开颅夹闭。   

破裂动脉瘤:核心目标是尽快(通常推荐在72小时内,越早越好)通过手术(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封闭破裂口,防止再出血。

神经内科团队提示您,颅内动脉瘤绝非老年人专属!中青年人群同样面临风险,且一旦破裂,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损失更为巨大。

如果您或身边的人突然遭遇“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伴有恶心呕吐、脖子僵硬、意识不清等症状,这极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信号!务必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 以最快速度送往具备神经介入或神经内科急救能力的医院

3. 在转运途中,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侧卧,避免搬动头部。争分夺秒是挽救生命、降低残疾的关键!

(来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责编:李佳欣  审核:蜀秦  签发:吕骥)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