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工作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键枢纽。近年来,咸阳市商务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落实中省市决策部署,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聚焦提振消费和外贸拓展两场硬仗,推动商贸流通转型升级、外贸保稳提质,全力跑出商务工作“加速度”,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商务运行稳中有进,核心指标全省领先
2024年,咸阳商务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400亿元,较2020年增长70%,总量稳居全省第2位,增速达8%;外贸进出口总值123.6亿元,连年保持全省第一方阵。2025年开局态势向好,1—6月限上单位消费品网报零售额同比增长12.3%,位列全省第4;外贸进出口总值53.01亿元,跃居全省第2,为全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消费市场活力迸发,“烟火气”里见生机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咸阳通过培育市场主体、创新消费模式、打造特色活动,持续激活消费潜力。目前,全市拥有大中型商业市场主体500余个、限上商贸企业1527户,形成“主城区为核心、县市多点开花”的布局。
创新推出的消费品以旧换新“咸阳模式”,覆盖汽车、家电等5大领域,提供“一站式”服务,累计撬动消费超32亿元,经验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年均举办“享美好生活”“向新提质增效”等主题活动100余场,投放消费券超3000万元,“跟着美食游陕西”“淳化荞面饸饹文化旅游消费季”等活动圈粉无数。连续三届陕西面食大会成功举办,更让咸阳斩获“国际面食之都”称号,城市消费活力持续升温。
电商外贸双轮驱动,开放格局持续扩大
在数字经济浪潮中,咸阳电子商务实现跨越式发展。10个县入选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武功县获二次激励,累计争取扶持资金1.9亿元;电商服务网点覆盖率达98.24%,企业数量达1419家。“咸阳马栏红”“武功小子”等区域品牌叫响全国,“买西北·卖全国”的武功电商模式获国办通报表扬,网络零售额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外贸领域同样亮点纷呈。全市132家企业实现进出口业绩,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12%,贸易伙伴覆盖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8个国家13个城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中欧班列出口规模稳步扩大,“特色产业+跨境电商”模式落地见效,武功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成功创建。“2+13”开发区格局持续优化,1个国家级高新区、6个省级高新区、7个省级经开区及2个自贸协同创新区,实现省级开发区县域全覆盖。
便民服务升级,民生福祉更有温度
从“老字号”焕新到“一刻钟生活圈”落地,咸阳商务工作始终聚焦民生需求。全市培育中华老字号3家、陕西老字号18家,总计56家;汇通什字、北平街等10余条特色街区成为城市名片,福园巷子获评“省级示范步行街”“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并与袁家村共同入选全省“首批省级商旅名街”。
2024年,咸阳成功跻身全国第四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已建成10个生活圈;8个县纳入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争取奖补资金5135万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消费与品质生活。
锚定新目标,奋力书写商务发展新篇章
站在新起点,咸阳市商务局将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聚焦四大方向发力,强化政策驱动,构建“1+N+X”政策体系,释放叠加效应;深化消费促进,力争以旧换新撬动大宗消费超30亿元,全年开展85场重点活动;推动业态创新,挖掘家政、养老等消费潜力,探索“商务+旅游”等融合模式;拓展外贸空间,通过“陕耀全球”、广交会等平台助企拓市场,深化“一带一路”合作,加快海外仓建设,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新格局。
牢记嘱托打硬仗,实干担当求突破。咸阳商务系统正以昂扬姿态,奋力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为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贡献商务力量。
(咸阳融媒全媒体记者 胡晓语)
(责编:高敏 审核:妙侠 签发:吕骥)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