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华丽古都,挥洒新活力

2018年12月16日 11:06:29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改革开放40年 风劲扬帆再出发① 40年来,改革开放书写了城市崛起的壮阔史诗,极大地改变了三秦大地的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在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40年城市发展成就又将带给未来怎样的启迪?

记者 陈卓珂 实习生 李汉明

随着城市社会的到来,西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拉动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增长极。短短40年,这个古城的变化竟如同越过千年。

日益发达的路网交通、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天蓝水绿的城市生态、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在一个个消失和新生的地标建筑中,西安走在飞跃的时代,也完成了时代的飞跃。

道路刷新城市速度,从地上到地下

见证:1994年,西安人姚刚说:“从南二环通车时起,西安才真正有了一些大城市的样子。”2018年,“新西安人”文佳佳说:“地铁让人在出行之余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这才是大城市该有的气象。”

12月9日15时,58岁的出租车司机姚刚正开车前往西安东郊。已经当了30年司机的他还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的西安市区,司机可以选择的路线非常少。

1992年年底开建的西安南二环,于1994年12月10日建成通车。在当时,全长11.24千米、路幅宽88米、建设有2座大型立交桥的南二环,是西安市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标准最高的市政工程。

2003年9月30日,西安二环路实现全线通车。直到今天,二环路仍是西安城市交通的大动脉,在城市路网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二环路的建成,完善了西安的城市路网骨架,有效缓解了市区交通拥堵的状况,使城市出入交通和过境交通更加便捷畅通。

“从那个时候起,西安才真正有了一些大城市的样子。”姚刚回忆说。

《西安60年图志》下卷里的一段记载,描述了那个时期城市交通的极大改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为市政建设带来活力,西安市政建设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西安市政府每年都把市政工程建设列入为群众办的“十件事”。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开启了西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最快最好的10年,也是西安市政设施全面提升和功能日臻完善的10年。

回顾西安市区路网交通的发展,南二环的建成通车让西安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十五”期间,西安市三环道路建设和3条连接线工程全面启动,高架快速干道一期工程全面竣工。

“十一五”期间,西安市拓宽新城区主干道40余次、新增地下通道30余座,三环建设基本竣工,城市骨架进一步扩大,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2011年9月16日,西安地铁2号线开通,西安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

如果说,路网的建设给了城市坚实的骨架,那么以地铁为代表的新型城市交通则给了城市川流不息的活力。开通至今,西安地铁日均客流量一度达到264.84万人次,客流强度位居全国第一。来自海南的文佳佳是今年刚刚落户西安的创业者,她喜欢西安地铁独特的文化设计。“无论是丝路驼铃还是灞柳依依,西安地铁标识的一站一设计,让人在出行之余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这才是大城市该有的气象。”

商厦刻写城市记忆,从贫乏到现代

见证:1990年,当外地游客问及西安最好的酒店在哪里时,西安人总是骄傲地说:“金花嘛。”2018年,问起哪座酒店最好,如今的西安人可能会一时语塞,挑花了眼。

1985年3月,盎然的春意漫过西安,一家由瑞士沙华集团管理的四星级酒店开门营业。从那时起,酒店门前的路有了新名字——金花路。涉外、星级、中外合资成为当时人们口口相传的“热词”。

“西安金花饭店不仅是西安第一家涉外酒店,也是西安第一家外资企业,是西安酒店业的‘黄埔军校’。”在这里工作了30年的连戈回忆说,“饭店装修采用全玻璃幕墙。当时酒店周围都是农田,胆大的路人就隔着玻璃幕墙向内看,酒店里的外宾也好奇地看着外面的人。”

当时,在外地游客问及西安最好的酒店在哪里时,西安人总是骄傲地说:“金花嘛。”这座饭店已经成为城市的闪亮记忆。连戈始终觉得,饭店的发展和辉煌,更离不开这座城市的开放和进取,“虽然管理方多次变化,但对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追求始终没有变。”

熙熙攘攘的消费生活,是城市发展更加丰富的侧面。

如果说金花饭店把多彩的世界带到西安,那么民生大楼就是西安独特的城市记忆。从20世纪70年代的国营民生商店到90年代的民生百货商店,“民生”二字已经成为西安本土商贸品牌的骄傲。

民生百货商店刚开业,卫薛茹就当了售货员。她说:“商店商品种类比较多,既有两毛六一包的大雁塔烟、10元一件的的确良衬衣、20元左右一套的涤卡制服,也有168元一辆的凤凰自行车和386.5元一台的海燕牌黑白电视机。”

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20世纪70年代国营民生商店推出“分期付款”服务。多重作用之下,国营民生商店在1978年至1982年间营业额翻了五倍,年利润达到140万元。

今天的西安已经拥有君悦、W酒店、蓝海风、SKP、大融城、大悦城等一批高端酒店和国际化商场。问起哪座酒店最好,如今的西安人可能会一时语塞,挑花了眼。但谁也不会忘记,是改革开放开启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0世纪90年代落成的陕西广播电视塔,以其独特的宫灯造型赢得了广泛赞誉。 资料照片

地标彰显城市品格,从单一到多元

见证:1987年,高245米的西北首座钢混结构高塔电视塔在西安落成,成为当时西安的最高建筑。2011年,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安塔落成,标志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澎湃活力,在电视塔兴建潮中展露无遗。

“当时,建一座高塔,既是给城市一个地标,也节省建设成本。”陕西广播电视塔塔管处主任田沛介绍说。1983年,陕西广播电视塔正式立项。1987年,电视塔落成。在2007年之前,陕西广播电视塔都保持着最初的宫灯造型。随着电视塔周边环境的变化,为了与现代化的城市形象相适应,电视塔开始进行外观改造。“周围的高楼越来越多,电视塔显得不那么高了。重新装修就是为了重申它的地标意义。这是西安市中轴线上的最高建筑。”田沛说。

以一座高塔,彰显一个城市的高度和气质。这并不是现代西安的首创。

站在拥有1300多年历史的大雁塔下,人们总能感到自己在与历史对话。而它脚下的北广场,更显示了一座城市从追求高度到追求厚度的审美转变。

2002年大雁塔北广场及周边改造工程开始启动。2003年大雁塔北广场建成。这里也是亚洲最大的休闲广场和中国唯一的唐文化广场。

从历史中走来的大雁塔,成为西安鲜明的城市品牌之一,也成为曲江打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重要支撑。2003年至今,自大雁塔北广场至曲江南湖的唐文化景区,让“郊区曲江”变成西安的“公园之城”“文化之城”。

如果说大雁塔、电视塔标注出了西安城市文明和城市现代文化的制高点,那么位于世园会会址的长安塔,则标明了西安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2011年4月,西安世园会开园。园内99米高的长安塔在保持隋唐时期方形古塔神韵的同时,增加了现代元素。设计师张锦秋曾说,长安塔不是简单的观光塔,而是文化标志性建筑。不仅要求塔与周围的山水融为一体,还要表现西安千年古都的背景,必须蕴含这个城市的历史信息。可以说,长安塔的落成,标志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

以长安塔为标志的世园会,为西安塑造了新的城市形象,把一个绿色西安、现代西安展现在了广大市民和国内外游客面前。

自终南山下到浐灞湿地的3座高塔,不仅是西安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巨大隐喻,更是西安向国际化迈进的刻度,使得西安在发展中挥洒华丽,尽显国际范儿。

11月6日,记者用无人机拍摄的西安南二环长安立交。 记者 刘强摄

手记

再出发,城市未来更美好 陈卓珂

改革开放40年,让西安这座城市活力不断奔涌,魅力日益彰显。

从力求端上“铁饭碗”、吃上“商品粮”,到用“互联网+”创新创业,在改革大潮中,人们为了追逐梦想而付出的辛勤和汗水,也让这座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40年间,西安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丰富的科技资源禀赋,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为提升城市竞争力注入了不竭动力。《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获批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让这座城市上升空间更为广阔。户籍新政不断升级,人才引进日趋活跃,让城市价值得到显著提升。西安用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发展,不断满足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今天,以“国际港务区+空港新城+浐灞生态区”等为依托的对外开放通道正在成为西安新的“开放增长极”;跳出“城墙思维”,正在实施的“北跨、南控、西进、东拓、中优”空间战略,不仅拓展了“大西安都市圈”,优化了西安城市空间格局,更引领着大西安各个区域的差异化高效化协调发展;正在形成的“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空间发展模式,以及“三轴三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将会让市民收获更多幸福感。

40年弹指一挥间。40年既是节点,更是起点。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再出发,就要切实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依法治市,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再出发,就要依托自贸区建设,扩大对外开放。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为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强大动力。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自贸区建设的各项决策和省委的安排部署,把推进自贸区建设作为重大责任、重大机遇和重大抓手,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水平,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西部网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