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咸阳》讯:近年来,兴平市以“交安委”为平台, 探索推进路长制“6+5”工作模式,用“路长制”这“一根针”串起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千条线”,绣出“平安兴平”的生动实践 “同心图”,构建起 “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共同体。
路长制“6+5”是以“路长制”推动“路长治”:一路一长,每条道路有行政路长;一路一警,每条道路有负责民警;一路一策,每条道路有隐患治理对策;一路一档,每条道路建立基础档案;一镇一办,每个镇(办)成立一个交安办;一村一室,每个村成立一个交通安全办公室,“路长”是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所负责的路域负总责。通过实行销号管理、季度奖评、红黄星标注、颁发流动红旗等方式,明确三级路长职责、建立三级工作群、厘清底数三清单、完成三项任务和督导考核三措施,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分工负责的道路管理机制,全面推动工作落实。
路长制“6+5”创新工作模式深化了协同共治,兴平市制定了《路长制“6+5”兴平模式量化考评细则》,组织各级路长成员单位及镇办积极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检查、大行动”活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5次,发布恶劣天气预报信息93次,共排查治理28处道路隐患,维护各类交通标志标牌130个、设置减速带40余条800余米、新安装隔离护栏1900米、维护中心隔离设施1700余米、修理养护道路2.35万平方米、施划道路标志标线3800平方米,治理效果明显,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同比大幅度下降,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目前,兴平全市13个镇(街道办)、202个行政村均设立有交安办和交安室,投资兴建18个乡村劝导点,利用提示报告、劝导治理、大喇叭喊话等形式,喊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新声音,打通农村交安宣传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时时都能感受到安全就在身边。
(通讯员 王楠 闫逢春)
(责任编辑:张优美 审核签发: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