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风劲逐浪高——2022年兴平市全面深化改革综述

2022年12月19日 15:28:58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看咸阳》讯: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如何把中央、省委和咸阳市委的改革举措落地落实?如何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更大突破?兴平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今年以来,兴平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始终坚持改在前头、干在前头、走在前头,围绕整体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年度部署改革任务157项、重大改革事项18项、“小切口”创新改革47项,全力促进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为兴平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

以改革精度凝聚创新浓度

隆冬的兴平大地,处处涌动着加快发展的热潮。

走进兴平市日用家居智造生产线建设项目,让你感受不一样的“智”造。该项目是兴平抓创新促转型推动形成日用百货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项目。

改革举措越是精准,就越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合力。

兴平立足咸阳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县域区位、产业、人才等优势,以改革创新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以人才为先导,探索打造“1+N”人才平台体系,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家,打造市级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9家,柔性引进高层次产业专家人才660余名,有效发明专利373件,培养推树各领域行业领军人才200余名,累计开展“组团式”帮扶60余次,促进24项高科技成果在兴转化。

——以项目为承载,全年部署重大建设项目140个,总投资547.5亿元,启动实施轻质金属复合材料研发及产业化、PBAT可降解材料制备技术等一批产业化项目;支持引导陕西红十月发展有限公司、陕西聚能塑胶有限公司开展揭榜挂帅难题攻关......一个个创新性、引领性、发展性的项目纷纷落地开花。

——以园区为依托,依托秦创原赋能创新链、产业链,启动建设占地300亩的玖犁产业智造基地和占地500亩的先进智造创新孵化基地,规划建设占地2000亩的秦创原(兴平)航空航海科技创新产业园(一期)。依托省、市高新科技企业培育计划,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56户,科技创新综合能力位列咸阳市各县区第一。

以改革速度营造发展厚度

9月22日,兴平市与陕西交控投资集团在西安签署战略协议;

11月23日,兴平市与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一个个新企业签约落地,面临的发展问题接踵而至。如何使企业后续发展服务保障跟得上?如何使企业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这些问题在兴平市有力有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助力下,一一得到解决。

今年以来,兴平市坚持把“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作导向,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效,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持续深化审批制度改革,315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243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一窗式”受理,80项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便民快捷办理,网上办理事项占比达90%以上。

——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多证合一”,整合发行多部门“综合许可证”,第一批106项涉企事项全面实行“照后减证”,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086户。

——持续深化作风效能提升,创新开展作风建设“八大提升行动”,在群众关注、企业关切的重点领域推出了一批小切口、有实效的改革举措,打造服务监管运行闭环,全力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

以改革力度呵护民生温度

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切实提高了群众幸福指数,让人“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兴平”成为最切身的感受。

今年以来,兴平市始终把民生作为改革的关键词,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群众。

——紧盯群众向往,扎实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及西安都市圈兴平主城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高标准实施投资5.6亿元的城市更新行动,改造城市人行道及慢行系统9.2公里、城市广场5处,迎宾大道和中心大街综合改造、城市停车场等全面建成。

——紧盯群众关切,大力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今年共实施票决项目38个,咸阳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现场会在兴平召开,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

——紧盯群众期盼,全面加大优质资源供给,西城第三幼儿园、实验小学教学楼、人民医院远程诊疗会诊中心、妇幼保健服务中心等建成投用,车站幼儿园、实验二小、第二人民医院开工建设,PCR方舱实验室建成运行,大规模核酸自检自测基本实现。总投资5000万元、设置房间244间、床位500张的兴平方舱医院正全面开工。

此外,创新推行“周调度、月排名、季通报、半年观摩、年底总结”工作机制,拿出1000万元对上半年乡村振兴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镇(街道)给予重奖。大力实施“吨粮田”“万元果”等提质增效六大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34万亩、绿色“吨粮田”10万亩,打造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8个9.8万亩,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1.1万亩,总产10.6万吨,龙头企业年产值超过110亿元,兴平市成为陕西省首家农产品加工产值超百亿的县(市)区。

以改革深度创新治理微度

村民在家通过电视就能查看村务信息。11月22日,人民日报政治版头条,兴平市桑镇祝原村村务公开被点赞,这是兴平以深化改革推动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兴平市聚焦基层社会治理,探索推行“12345”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坚持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全面织密基层网格。创新推行“3+N”乡村治理新模式,坚持全域覆盖、“四微同治”,将基层治理“千条线”纳入“一张网”,实现由“粗管理”向“微治理”转变,相关改革经验在改革动态刊发推广。

与此同时,积极推行“一站式音视频”调解模式,组建成立30人的专兼职调解队伍,采用线上调解、视频通话、电子签字的方式,实现矛盾纠纷云调解等不便问题。11月15日西城街道花王村荣获陕西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正是一系列实打实的精准改革举措,兴平市发展达到了新高度。5月8日,兴平市荣获2021年度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高质量发展“工业强县”。

(通讯员:白蒙 杨欢

(责任编辑:张优美  审核签发:韩芳)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