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荣登“陕西十强县”榜首

2022年05月12日 10:22:29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看咸阳》讯:近日,2021年度陕西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评价结果揭晓,兴平市荣获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第1名、高质量发展“工业强县”第2名,打破了能源大县长时间轮番坐庄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兴平市全力壮大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军民融合“一县一策”主导产业,2021年产值分别达到156亿元、192亿元、132亿元,探索出了一条非能源县区赶超发展、争先进位的路子,被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试点县、全面深化改革综合试验区,兴平工业园区荣获省级示范县域工业集中区,财政绩效管理工作获得国务院表彰奖励。

创新驱动   厚植核心优势

兴平是国家“一五”、“三五”期间重点工业建设基地,域内军工企业、科研院所众多,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总窗口”西部科技创新港隔河相望。全面放大产业、科研、区位等优势,是兴平近年来奋力破障闯关、实现弯道超车的成功密码。

近年来,兴平市积极承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辐射带动,紧扣新旧动能转换这一目标,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推动创新资源高效聚集,促进创新成果快速转化。制定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兴平承载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先进智造创新孵化基地和秦创原(兴平)航空航海科技创新产业园,努力打造西部科技创新港科研成果最优转化基地。不断提升创新核心竞争力,鼓励陕柴重工、中船十二所、西航制动与西安交大等联建科研平台,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项,切实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积极实施创新企业培育计划,2021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3%、在全省各县区排名第5位。目前,兴平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4户,拥有国家级研究所2家、国家级军工企业研发中心1家、省级军工企业研究中心4家、咸阳市级6家。

开放带动   构筑兴业高地

随着投资200亿元的大秦文明苑、50亿元的敏华家居智造基地、41亿元的益海嘉里中央厨房项目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相继落户建设,兴平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挺进在西安都市圈开放开发的最前沿……

兴平市积极抢抓构建双循环格局机遇,立足于西安咸阳产业承接地定位,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军民融合等优势主导产业,着力招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近年来累计招引重大项目95个,合同引资606.2亿元,到位资金262亿元,其中,敏华家居智造基地标注了外资项目的新高度。抢抓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机遇,加快融入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2021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3.8亿元,在第四届进博会上签约进口协议13.47亿元,居咸阳市各县区首位。抢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机遇,建成兴渭大道、槐里西路、中心大街北延等一批道路工程,加速推进连霍高速兴平西出口、高新出口和西兴高速阜寨出口建设,全面构建了对外大联通、对内大循环开放路网大格局。

三产联动   拉伸增值链条

兴平素有“工业兴旺城”“平原米粮仓”“文旅名胜地”的美称,三次产业齐头并进、融合互促,形成了协调完整的产业体系,促进了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均衡性,实现了富民强市的“双赢”。

兴平市突出龙头引领,坚持“三产融合”,提升传统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聚焦“一县一策”主导产业,推进陕柴重工、陕航电气等军工企业围绕军民融合开展全过程创新,支持益海嘉里、双汇等食品加工企业实现全链条提升,2021年,规模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1.1%。坚持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创业增收,大力实施“吨粮田”、“万元果”等农业提质增效“六大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6万亩,发展百万元、五十万元合作组织23家,形成了百亿级粮油、60亿级肉制品、30亿级蔬菜农产品加工全产业链。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4.2亿元。2021年,全市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6亿元、同口径增长42%,全市财政支出31.80亿元、同比增长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2198元、15530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65.27亿元、同比增长9.1%。

随着西安都市圈规划发布、西安—咸阳一体化加速推进,兴平必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长期上升周期,在奋进全省县域经济强市的征程上持续书写精彩篇章。

(通讯员 王楠 咸阳广电全媒体记者 韩芳 报道)

(责任编辑:李璐  审核签发:苏刚)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