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城区中山街街道:多方联动 共建和谐家园

2025年09月10日 09:29:44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在咸阳市渭城区,中山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有一间 “老街民事直说室”。这里没有办事柜台,只有桌椅,居民和人民调解员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中,许多难题、心结悄然化解。

“有事就找‘老街民事直说室’,它能给大家解决不少烦心事。”9月5日,居民吴选霞说。

“这可怎么办,家里又返水了。”今年4月,家住中山街社区某老旧小区一楼的王某焦急地推开了 “老街民事直说室” 的门。这是他家两年来第二次发生管道堵塞。前年夏天,因与楼上住户协商未果,他自己承担了3000元管道维修费。这次,他希望和楼上住户共同解决问题。然而,楼上住户依旧不愿配合。一气之下,王某私自拧紧了安装在自家的单元西户总阀门。西户水压骤降,邻里埋怨声四起。

“先喝口茶消消气,咱们慢慢说。”人民调解员王忠明将王某迎进来,递上一杯热茶。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基层的社区书记,他深谙群众调解工作的门道 —— 先听情绪,再讲法理。

搞清来龙去脉后,王忠明带着网格员到现场查看,挨家挨户走访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王某认为是楼上住户使用不当导致管道破裂;楼上住户觉得管道老化该物业负责,分摊费用不合理;而物业则强调小区没有维修基金,也有难处。

“都是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 在逐户安抚情绪、摸清想法后,王忠明将王某、楼上住户代表和物业请到 “老街民事直说室”,组织大家心平气和地商量解决办法。

调解会上,王忠明宣讲了民法典相关条款,还请来社区法律顾问分析责任划分,最终促成协议。往年,维修费用由三楼住户分摊补偿,本次疏通费由一、三、六楼共同承担,物业负责联系施工队。“憋了两年的事终于解决了,社区把理说透了,我心里敞亮多了。” 王某说。

咸阳老街,商业繁华。但同时,这里也因老旧小区密布、商户云集,居民间常发生矛盾纠纷。

立足街道实际,2023年,中山街街道联合区司法局成立党建引领下的“老街民事直说室”,组建起一支专业调解队伍,以“常驻+轮驻”方式扎根一线。街道司法所所长南思卓介绍,队伍中不仅有社区法律顾问、书记等专职力量,还吸纳了辖区有声望、懂民情的干部职工为人民调解员。

如今,62名人民调解员与96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各处,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截至目前,调解队已调解纠纷360余起,调解率达98%。

小小调解室,解的是民忧,连的是民心,折射出治理方式的深刻转变。随着老街改造提升工程的推进,特色餐饮、咖啡店、民宿等新业态纷纷入驻,“传统餐饮+新兴消费”多元矩阵逐渐成形。

立足新形势,中山街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探索“四前移”工作法 —— 排查预警、调处阵地、依法防范、机制创新前移,推动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将治理神经末梢延伸至每个角落。

“我们把辖区划分为58个网格、2个专属网格和310个二级网格,靠网格员、楼栋长常态化排查,提前预警矛盾;吸引警官、法律明白人等力量加入网格,群众需求在哪,调解就跟进到哪;结合节点普法,建立‘一社区一法律顾问’,把普法融于调解;定期召开街道政法专班会议,对排查出的矛盾及时分析研判挂账督办,以三级调解机制提升工作质效。” 中山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刘鹏波介绍。

夜幕降临,中山街街道最热闹的北平街灯光亮起。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干部、法律工作者与志愿者穿梭其间,在摊主食客中开展普法宣传。

“我们将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强基层民主协商阵地,秉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全力护航咸阳老街发展与民生福祉。”中山街街道党工委书记蔡荔红说。

(咸阳融媒全媒体记者 席晨)

(责编:黄莎 审核:妙侠 签发:吕骥)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