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让更多贫困学生高薪就业

2020年10月09日 17:41:51 | 来源:咸阳视听网
|

8月7日,尽管已经放了暑假,但是在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专业实训室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高二学生李红根和几位同学还在练习普通车床的操作技能,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不停地流,他们的眼睛却紧紧盯着车床,切割、钻孔、打磨……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

“他们是在为参加汉中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作准备。”指导老师贾志军说,尽管李红根已经在去年的大赛中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但是他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在去年学校组织的‘大国工匠航天技能大师进课堂’活动中,徐立平老师给我们讲了他为火药‘整形’的工作经历,让我感受特别深。要成为他那样的人,注定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李红根说。

李红根家住洋县谢村镇后湾村,跟他一起练习的几位同学也大多来自洋县农村的贫困家庭。2002年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开始定点帮扶洋县,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产业落地,让洋县贫困地区的面貌大大改善了。这些年来,航天四院扶贫办一直在思考和研究如何才能真正意义上拔掉洋县农村的“穷根”,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共奔小康。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经过扎实调研和慎重考虑,航天四院最终决定在洋县的职业教育方面下功夫。“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洋县唯一的一所职业高中,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40%都是贫困家庭的孩子,这让我们决定要为这所学校做点什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工会常务副主席、扶贫办主任刘伟凯说。

2006年,航天四院与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建立了帮扶关系。十多年来,航天四院共组织投入340万元援建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数控、汽车、焊接3个特色专业,改建新建多个专业实训室,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水准提供了保障。

“要扶智,更要扶志。”刘伟凯说,只有物质方面的帮扶还远远不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鼓励他们传承“工匠精神”,三年来,航天四院扶贫办多次组织“大国工匠”王曙群、徐立平以及集团多名航天技能大师到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开展授课和技术交流活动,为同学们传播工匠精神、传授精湛技艺。目前,“大国工匠航天技能大师进课堂”活动已经举办3届,累计培训学生1000余人次。

“孙斌,共应发21648.24元,姬佳鑫,共应发24446.88元,李雄,共应发23974.76元……”在教学楼一楼大厅的展板上,贴着学生暑假赴企业实习三个半月的工资收入。“等他们毕业被正式录用后,工资会更高。”校长王永红骄傲地说,每年的汉中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名单里,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获奖学生的数量和名次总是遥遥领先。

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也直接推动了学生们就业。近年来,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毕业生到长三角地区15家中外知名企业高薪就业,累计有1102名贫困学生实现就业,学生年平均收入5万余元。

在创新抓实基础设施扶持、教育扶志、助推产业发展的“两扶一助”战略指导下,航天四院扶贫办把教育扶贫作为“拔穷根”的根本之策。除了援建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航天四院还先后组织投入900多万元,在洋县农村援建了3所小学,改善了10多所学校的教学条件,设立了贫困生“航天志高助学金”;为了让留守儿童树立走出大山、放飞梦想的信心,航天四院还在秦岭山区开展“微爱留守 逐梦航天”关爱留守儿童扶贫助学活动和“微心愿”认捐助学活动,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实现了744个“微梦想”。

“帮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学会一门技能、找到一份工作,不仅是解决一个人的就业问题,更是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一人高薪就业,全家幸福脱贫’的美好希望。”航天四院派驻洋县挂职副县长赵青松说,推进教育扶贫是航天四院矢志不渝的扶贫思路,更是今后要不断努力和继续探索的方向。

定点扶贫洋县十多年来,航天四院累计组织投入420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36个,带动3.1万人脱贫致富,40多个贫困村脱贫摘帽,惠及贫困户3657户9456人。

(陕西传媒网)

热点新闻

    查看更多